查看原文
其他

【邹治波 赵远良】《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阶段。单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逆潮涌动、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上升、全球治理失衡等问题纷纷涌现,世界政治与经济面临着复杂且不确定的挑战,可以说国际秩序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路口。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内建设与发展中,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事情,让国家更富强,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和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关系有了新的内涵:一方面,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另一方面,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与世界各国形成的其实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阶段。单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逆潮涌动、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上升、全球治理失衡等问题纷纷涌现,世界政治与经济面临着复杂且不确定的挑战,可以说国际秩序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路口。在分析世界格局和确定中国方位的时候,我们可能首先需要对国际形势有一个客观且总体的梳理与把握,然后才能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总体而言,当前国际形势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大国间的和平保持总体稳定,但局部地区的动荡仍在加剧。从解决问题的路径来看,经济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其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这也促使国际格局发生着深刻调整,大国间竞争日益明显。其三,全球化发展为各国提供了合作空间,但逆全球化现象也不断涌现。其四,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赤字失衡,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其五,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政策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相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是国际社会中和平与稳定的中坚力量。其六,信息、生物、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势必会对人类生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大国间的科技竞争明显加剧。

如果从对外关系和国内发展的角度来测量中国的方位,我们就会对今天的中国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中国积极有为且负责任的大国外交实践为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形势注入了正能量。

在国内建设与发展中,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事情,让国家更富强,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和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中国既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同时,中国还提出了具体的脱贫时间表,即在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也会如期全面完成。在经济上,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长期保持着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开放程度上,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开放的力度在未来将更大,改革开放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惠及世界的程度将更加深入。在市场规模和产品供给能力上,中国为世界提供了14亿人口数量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也为世界提供了各类商品的市场供给。

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关系有了新的内涵:一方面,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另一方面,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与世界各国形成的其实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正如《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所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客观而言,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也承担起了越来越多且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作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领域的重要智库类刊物,《世界经济调研》杂志在过去的一年中紧扣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热点,刊发了数十篇理论性与对策性的文章,旨在发挥智库类刊物的建言献策作用。此外,本刊编辑部还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开展合作,集结出版“世界经济与政治智库论丛”系列丛书,力图将该丛书打造成为一个链接学术研究和决策参考的共享平台,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智库研究的窗口。

本书的编选大致遵循着这样的思路:由于全球性问题凸显(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地位日益上升),这就需要我们对全球治理模式进行改革与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谓恰逢其时,其建设进程一方面推动了全球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全球化进展具有历史的惯性,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态势,但两者都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无疑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书共设置四个议题来论述,分别为:全球治理与非传统安全、“一带一路”研究、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此外,从作者队伍来看,本书的作者囊括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辽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等知名智库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他们从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对全球治理与中国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合理化建议。

在当前国际秩序大环境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治理与非传统安全”专题中,本书重点讨论了中国当前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合理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增长,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内容与措施,中国如何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北极能源开发,中国在澜湄水资源合作方面如何开展国际合作,如何应对美国的对华科技战略,如何施策以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及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此外,针对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有多位学者还就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评估,并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以新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再次认识了中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该倡议的描绘已经从“大写意”转向了“工笔画”,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也从宏观愿景与内涵意义等概念层面的阐释转向具体研究以及实际的对策层面上来。本书的“一带一路”专题首先关注的是“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规则、陆上贸易便利化规则体系、国际市场战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等规则体系的建构。其次,该专题重点考察了西方社会精英层和欧盟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态度与利益诉求,探讨了如何顺利开展“一带一路”的PPP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如何具体实施等问题。最后,本专题还分析了我国澳门地区对于“一带一路”在葡语国家中顺利开展的重要作用。

本书的第三个专题是“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世界各国都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对该议题进行研究时,专家们认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成长为世界经济重要中心的原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的出现,这些因素对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带来了挑战,迫使国际经济秩序开始出现重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也日益上升。从长远来看,扩展全球价值链体系是深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有效手段,构建包容的全球价值链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我国制定的转型升级规划,其主旨在于提倡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本书设置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议题来对其专门探讨。历次工业革命都为后进国家赶超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并成为领跑者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重大命题。本书提供了如下应对策略与措施:加强对革命性技术的研发,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区块链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发展智能工厂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知识产权制度以兼顾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造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自觉和创新动力,建立乡村振兴政策体系鼓励产业延伸与创新,重视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上述主要介绍了辑成此书的来龙去脉、主要议题设置以及具体内容简介等,旨在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导读的指引。同时,借此赘述一下的是,我们编辑部分别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相继出版了“世界经济与政治智库论丛”系列之《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战略选择》、《全球治理与中国方略》以及《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应对》三本智库图书,推出后在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他们纷纷反馈并鼓励我们把该系列图书继续做下去,这也成为我们出版该系列图书的重大动力源之一。

在2020年,在各方支持与帮助下,我们再接再厉推出了这本《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智库图书,希望该书能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一扇了解智库研究成果的窗口,引发大家对“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这一议题进行思考和与分析。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继续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编辑和策划水平,做好今后“世界经济与政治智库论丛”的出版工作。



(本文为《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前言。)




内容简介


全球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对全球治理模式进行改革与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谓恰逢其时,其建设进程一方面推动了全球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全球化进展具有历史的惯性,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态势,但两者都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无疑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书主要从全球治理与非传统安全、“一带一路”研究、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论述。


主编简介

邹治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国际安全战略、军控与防扩散。曾担任联合国“监核会”(UNMOVIC)视察员、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裁军参赞等职务。其研究成果有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2项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英文杂志与报刊上发表多篇英文文章,在《国际经济评论》《国际安全研究》《当代世界》《学术前沿》等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十多篇,参与撰写并编辑多部“全球政治与安全黄皮书”系列丛书。

赵远良,法学博士、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调研》编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著有《大国博弈的演进逻辑:基于武器、治理和文明的视角》一书,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太平洋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数篇,参与了《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战略选择》《全球治理与中国方略》《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应对》等多部智库图书的主编和撰写工作。


目  录





(出版信息:《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邹治波、赵远良主编,张淼、邵峰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8月1日。)



延伸阅读:

【邹治波】中美关系三层次结构的构建

【赵远良】中美博弈关系再解读——基于世界治理手段变迁的视角

【李东燕】中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

【姚曦】中国对外开放40年的总体收益

【张宇燕】新冠疫情与世界格局

【专访】张宇燕: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张宇燕 徐秀军】  坚持对外开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宇燕】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逻辑

【访 谈】  张宇燕:构建开放新格局

【姚枝仲】 推动全面开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专 访】  张宇燕:世界将受益于中国全面开放

【专 访】  张宇燕: 如何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张 琳】  海南设立自贸区,中国再释改革开放重磅信号

【苏庆义  张淼】 中国扩大开放四项重大举措的影响

【徐秀军】  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张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演变历程、发展趋势与政策涵义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